等而下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等而下之的简介:

děng ér xià zhī
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 AI解释

等而下之》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标准的中文成语或常用词汇,但它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较为通俗的说法,用于形容将原本较高的目标或理想逐渐降低到较低层次的一种行为方式。从字面上解析,“等而下之”的“等”意指等级、层级;“而”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下之”则意味着向低级的方向发展。综合起来理解,“等而下之”可以被解释为在目标或理想设定上逐渐降低标准。

这种说法常用来批评人在面对较高追求时,由于种种原因(如困难、压力等)而选择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甚至放弃原本的目标,转而追求更加容易实现的较次要的目标。这是一种贬义表达,用于提醒人们不要轻易妥协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以下是五个使用“等而下之”的造句:

  1. 在创业初期,他立下了要成为行业巨头的目标,但经过多次挫败后,逐渐开始考虑做一些规模较小的投资项目,可以说是等而下之了。
  2. 本来打算申请世界顶尖大学的她,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所国内排名较高的学校,这多少算是等而下之的表现。
  3. 因为任务量过大导致工作进度缓慢,他决定降低标准,追求一个相对简单的目标,这种做法可以说是等而下之的行为。
  4. 从立志成为科学家到后来转行做IT工程师,他的理想逐渐降低了,这也反映了他在职场道路上经历的“等而下之”过程。
  5. 虽然最初的计划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将注意力转向其他领域,试图找到新的机会——这种转变可以看作是从失败中寻求改变,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等而下之”的色彩。

分词解释

děng

1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平~。~于。~同。~值。~量齐观。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级。~次。~第。~而下之。4 特指台阶的级。5 种,类:这~事。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尔~。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地。8 候,待:~候。~待。9 待到:~我写完。10 同“戥”。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