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橛之戏的拼音、解释、组词

绳橛之戏的简介:

shéng jué zhī xì/hū
1.古代的一种博戏。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绳橛之戏”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术语或成语,因此直接的字面解释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从字面上看,“绳”指的是用作捆绑或牵引的线状物;“橛”是古代用于标记位置或者作为支撑点的一种木桩。“之戏”则表示这种物品被用于游戏或娱乐活动之中。

如果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种利用绳子和橛子进行的游戏。具体的玩法可能会有很多可能性,但具体细节需要更多背景信息才能确定。

造句

  1. 古时候的孩子们常常在空地上玩各种有趣的游戏,其中就有绳橛之戏
  2. 在古代的乡间集市上,一些老人会聚在一起讲述关于绳橛之戏的故事给年轻人听,以此来传承传统文化。
  3. 尽管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但许多人依然怀念着那些简单却充满乐趣的传统游戏,比如绳橛之戏
  4. 教师们利用绳子和木桩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绳橛之戏”课程,旨在增强孩子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为了庆祝传统节日,社区组织了一次绳橛之戏表演活动,吸引了很多居民参与其中。

如果“绳橛之戏”是源自某个特定的历史文献或典故,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shéng

1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2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3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4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5 姓。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xì,hū

1 玩耍:游~。儿~。嬉~。~豫(嬉游逸乐)。二龙~珠。2 嘲弄,开玩笑:~言。~弄。~谑(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3 戏剧,也指杂技:一出~。黄梅~。看~。演~。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