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对的拼音、解释、组词
策对的简介:
cè duì
1.即对策。汉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
1.即对策。汉代士人应试时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策问的文章﹐后代科举亦以此为取士的部分要求。
- AI解释
《策对》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具体解释如下:
策对:
-
基本释义: 策是对古代的一种考核方式。主要是皇帝出题,让大臣或士子进行回答,用以考察他们的才学和见解。
-
具体内容:
-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策”是殿试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由皇帝亲自拟制试题,题目多围绕时事、政治、经义等主题。
-
应考者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详细论证并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这种形式不仅考察了应试者的知识水平,更考查其治国理政的能力和见解。
-
发展演变: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策”也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文人交际方式和文学创作题材,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策”的场景或相关内容。
以下是五个使用《策对》的句子:
- 唐朝时期,许多文人才子通过参与多次殿试中的“策对”,展示了他们卓越的政治才识和个人魅力。
-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题目,这种形式被称为“策对”。
- 皇帝龙颜大悦,对于这次殿试的策对结果极为满意。他亲自阅卷后,当场宣布了最终排名。
- 李白年轻时曾参与过多次士人之间举行的“策对”,虽然没有正式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见解。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孙权进行了一次精彩的“策对”,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谋略。
以上句子旨在帮助更好地理解“策对”这一概念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策
cè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
对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