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息的拼音、解释、组词

树欲静而风不息的简介: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xī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AI解释

词语《树欲静而风不息》源自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观,常用来比喻事物难以保持宁静或稳定状态的情况。这句话中,“树”象征需要平静和稳定的事物或环境;“风”则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变动或不可控的因素。“欲”表达了愿望或意图的意思;“而”在这里作为转折词,引出与前文的对比;“不息”意味着持续不断的状态。整体上,这句话强调了当试图使某事物保持平静时,却常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造句示例:

  1. 企业管理者总想营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安心工作,但社会变革和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却是树欲静而风不息
  2. 虽然他多次要求保持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宁静,但是父母之间的争吵还是像风一样无法止息地袭来,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息啊。
  3. 为了确保考试期间的学习环境安静,学校安排了专人巡逻检查噪音,然而外面偶尔传来的喧哗声依然令人心烦意乱,这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息的体现。
  4. 他在工作上希望能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但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因素却如同不断吹动的风一般,使得他的努力常常成效不大,正如树欲静而风不息般难如人愿。
  5. **在学习新知识时,他希望可以专心致志地理解每个概念,然而干扰和分心的因素就像无尽的风一样难以避免,这就是典型的“树欲静而风不息”的状态。

这些句子不仅体现了原成语的含义,还展示了它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shù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2 种植,培育:~艺(“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3 立,建立:~立。~敌。4 量词,相当于“株”、“棵”:一~梅花。5 姓。

1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念。~望。~火。食~。情~。禁~。纵~。2 想要,希望:~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3 需要:胆~大而心~细。4 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5 婉顺的样子。

jìng

1 停止的,与“动”相对:~止。~态。~物。平~。风平浪~。2 没有声音:安~。寂~。僻~。冷~。肃~。~悄悄。~穆。~谧。~默。~观。~听。3 安详,闲雅:~心。~坐。4 古同“净”,清洁。5 姓。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2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3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4 音信:消~。信~。5 儿女:子~。6 利钱:~率(lǜ)。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