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的拼音、解释、组词

期期的简介:

qī/jī qī/jī
1.口吃结巴貌。 2.真挚恳切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约定的时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

2. 西汉周昌有口吃,高祖欲废太子,昌极力劝阻,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欲说「极」,因口吃而重复为「期期」。典出《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后用以形容人因口吃而发音困难,说话不流利。《文史通义.内篇二.朱陆.书朱陆后篇》:「凡人口谈倾倒一席,身后书传或反不如期期不能自达之人。」

期期》一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它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不过,在某些古籍或方言里,“期期”可能有特定的意思或者用法。根据现有资料,“期期”有时候被用来形容迟疑不决、反复思量的样子。接下来我会基于这一理解提供一些造句,并尝试解释这些句子的意思:

  1. 他对于是否接受这份工作,期期犹豫了好久。
  2. 解释:这里的“期期”表示他的考虑非常谨慎和慎重。

  3. 面对问题时,小明总是期期而谈,从不轻易给出答案。

  4. 解释:这说明小明在回答问题前会反复思考,显得比较小心。

  5. 期期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显然心里有些犹豫。

  6. 解释:此句中的“期期”同样表达了说话时的迟疑与不安。

  7. 妈妈看着儿子期期地挑着菜篮子,不禁笑了。

  8. 解释:这里描述的是母亲看到儿子在挑选物品时显得很纠结的样子。

  9. 他总是期期地说些无足轻重的话,让人觉得不耐烦。

  10. 解释:这句话中,“期期”被用作形容说话拖沓、啰嗦的状态。

请注意,由于“期期”的具体含义可能因文而异,上述解析和造句仅供参考。在使用时还需结合上下文或其他语境来确定其准确意思。

分词解释

qī,jī

1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限~。~限。学~。2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3 盼望,希望:~望。~冀。~盼。~待。4 限度:“征敛无~求索无度”。5 必,决定:“~死,非勇也”。6 〔~颐〕指人活到一百岁。7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