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之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方外之学的简介:

fāng wài zhī xué
1.指佛学。

  • AI解释

方外之学》,这个词组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其中“方”指的是常理、世俗或社会常规,“外”则是指超出、超脱,而“学”则泛指各种学问。因此,《方外之学》一般用来指那些超越了普通学术研究范畴的知识和实践体系,通常涉及哲学思想、宗教信仰、自然界的观察与体悟等。这类学问强调个人的精神修养和心灵体验,常常与传统或世俗的观念相区别。

详细解释

方外之学》是一种超脱于日常社会常规和个人利益之外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它往往侧重于内心的修炼和个人境界的提升。这种学术或知识追求往往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感悟以及与自然界的深度互动来实现的。在古代中国,许多隐士、道士等人群都致力于这一类学问的研究。

造句

  1. 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学者钟情《方外之学》,他们不为名利所动,在山林间寻找心灵的归宿。
  2. 隐居深山的老者虽无科举功名,却因深研《方外之学》而成为众人敬仰的智者。
  3.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年轻人也开始接触并探索一些《方外之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心灵的平静。
  4. 他对于《方外之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沉浸在古代道家哲学的研究之中,试图从中找到人生的真谛。
  5. 这位诗人擅长用诗歌表达他对《方外之学》的理解和感悟,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思考。

分词解释

fāng

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3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4 一边或一面:~向。~面。5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7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9 违背:~命。10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11 才,刚刚:~才。如梦~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14 姓。

wài

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3 指“外国”:~域。~宾。~商。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7 关系疏远的:~人。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9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