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五逆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恶五逆的简介:
shí è wǔ nì
指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指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 AI解释
《十恶五逆》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个术语,是封建社会对罪行严重性的分类。“十恶”和“五逆”的概念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朝代,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对严重犯罪的一种划分。
十恶
- 不孝:指对父母的不敬、忤逆。
- 不悌:指对兄弟姐妹的不敬或违背礼节。
- 不睦:指破坏家族内部和家庭之间的和睦关系的行为。
- 不义:涉及违反道义,与不忠相近的概念。
- 不轨:指谋反、叛乱等行为。
- 恶逆:包括殴打或伤害父母、祖父母的行为。
- 大不敬:指对皇帝及其尊亲的不尊重行为。
- 不道:涉及危害社会治安,如杀人放火等严重犯罪。
- 贪污受贿:指官员接受贿赂或其他形式的利益交换。
- 叛逆:背叛国家或皇帝的行为。
五逆
“五逆”主要指五种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十恶中更为极端的几个:
- 谋大逆:意图推翻君主制度或破坏宗庙、皇帝陵寝等。
- 谋叛:背叛国家或君主的行为。
- 不道:严重侵害人的生命权的行为,如杀人放火等。
- 大不敬:对皇室的极端不尊敬行为,如伪造玉玺等。
- 不孝:对父母或祖父母极为严重的不孝行为。
造句
- 在封建社会中,如果有人犯下了十恶五逆中的任何一条罪行,都将面临极其严厉的惩罚。
- 古代法律认为“谋大逆”是最为严重的十恶五逆之一,因此对这类犯罪通常会施以极刑。
- 五逆之罪中,“谋叛”不仅涉及个人行为,还可能牵连家族成员,影响广泛且深远。
- 家族内部发生争执时,如果有人触犯了“不睦”,可能会被视为十恶之一,受到法律制裁。
- 对于官员来说,贪污受贿不仅是十恶之一,也是五逆中的一部分,其严重性毋庸置疑。
请注意,《十恶五逆》是古代中国法律中的概念,并且根据朝代的不同有所变化。现代法律体系已不再使用这些术语,但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一些基本认知和惩治方式。
分词解释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恶
è,wù,ě,wū
1 不好:~感。~果。~劣。~名。丑~。2 凶狠:~霸。~棍。险~。凶~。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五
wǔ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逆
nì
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2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4 迎接:~旅(旅店)。5 预先:~料(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