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1946- )的拼音、解释、组词
侯孝贤(1946- )的简介:
hóu/hòu xiào xián (1946- )
电影编导。广东梅县(今梅州)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毕业。1974年从影,执导影片《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尼罗河女儿》、《童年往事》等,曾在不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其中《悲情城市》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电影编导。广东梅县(今梅州)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影剧科毕业。1974年从影,执导影片《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尼罗河女儿》、《童年往事》等,曾在不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其中《悲情城市》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 AI解释
《侯孝賢 (1946- )》这个短语指的是著名台湾电影导演、编剧和制作人侯孝賢(Hou Hsiao-Hsien)。他出生于1947年,是中国新电影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声誉。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反思而著称。
详细解释
- 导演、编剧:侯孝賢不仅是电影制作的核心人物——他负责剧本撰写以及电影的整体指导工作。
- 台湾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关键成员,他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成为亚洲电影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 叙事风格独特:他的影片常常采用缓慢的镜头语言和非线性叙事结构,深刻探讨了个人记忆、历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重要贡献:通过其独特的导演手法,侯孝賢为世界电影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造句
- 侯孝賢的作品《悲情城市》因其深度和独特风格而成为经典。
- 他在电影界的成就,不仅限于台湾地区,更是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
- 研究者普遍认为,侯孝賢是通过他的电影探索了个人与历史之间复杂关系的大师之一。
- 在一次关于亚洲导演的研讨会上,侯孝賢的名字被多次提及作为现代电影艺术的重要贡献者。
- 侯孝賢的作品常被认为是“慢电影”的典范,它们以缓慢、平和的方式讲述着不平凡的故事。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