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秋节的简介:

zhōnɡ qiū jié
中国汉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有合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农历八月十五日。因居秋季三月之中,故称为「中秋节」,民俗于是日全家团聚,吃月饼赏月。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中秋》:「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也称为「八月节」、「团圆节」、「秋节」、「中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等,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及庆祝家庭和睦。

详细解释

  • 名称由来:中秋一词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周易》中即有“秋暮夕月”的记载。中秋节的具体日期根据农历确定,而“八月十五”正好处于秋季中间,因此称为“中秋”。到了汉代,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 文化意义:“团圆”是中秋节的核心主题之一,无论人们身处何方,都会尽量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另外,“满月”象征着完满、和谐,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造句

  1. 中秋节到了,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赏月,享受着难得的团圆时光。
  2. 每当中秋节到来,大家都会买上各式各样的月饼,寓意着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
  3. 爷爷奶奶在中秋节时特别忙碌,不仅忙着准备美味的食物,还要忙着布置家中,让家里充满节日气氛。
  4. 尽管我和爸爸妈妈相隔千里,但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会用视频通话的方式相聚,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
  5. 学校组织了中秋晚会,同学们纷纷表演节目,并品尝月饼,大家欢声笑语,共庆佳节。

分词解释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