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髻的拼音、解释、组词
丸髻的简介:
wán jì
1.圆形发髻。
1.圆形发髻。
- AI解释
《丸髻》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其确切含义需要结合特定的文化背景来理解。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丸髻”一般指一种女子发型,其特点是将头发盘成圆球状或类似小球的形状,置于头顶或发际线附近。
详细解释: 1. 形态描述:“丸”在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发髻如小球般的圆形或半球形。 2. 历史背景:这种发型在古代中国、日本及东亚地区较为流行。尤其是在唐代至明清时期,女性们常会采用各种样式来盘发,其中就包括“丸髻”。它不仅是一种美观的装饰方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变化。 3. 文化意义:“丸髻”不仅是个人形象上的修饰,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象征。比如,在古代中国,不同风格、大小的发髻有时被用来区分不同的身份或地位。
造句: 1. 她梳了一个精致的丸髻,显得十分高贵典雅。 2. 舞台上,演员们一个个都盘起了圆润饱满的丸髻,让人眼前一亮。 3. 在这场古代宫廷剧中,女主角经常变换她的发型,其中就包括了各种风格的丸髻。 4. 从古画中可以看到,很多贵族女子都会在重要场合梳上这种丸髻以示庄重。 5. 穿着汉服的新娘用发夹固定了她的丸髻,显得格外美丽。
分词解释
丸
wán
1 小而圆的东西:弹(dàn)~。肉~儿。2 专指“药丸”:~散膏丹。~药。3 量词,用于丸药:吃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