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庭的拼音、解释、组词

衙庭的简介:

yá tíng
1.官署的庭堂。

  • AI解释

衙庭》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较为少见,它通常指的是官署或官员办公的地方。"衙"是古代官署的称呼,而"庭"则指的是厅堂、庭院,因此综合起来,《衙庭》可以理解为官府或官署的正厅或者整个办公区域。

详细解释:

  • :古代指政府机关或官员的工作场所。
  • :通常指的是正式会客或办公的地方,如“大堂”、“门庭”。

因此,“衙庭”可引申为: 1. 官府的正厅,是官员处理公务、接待重要宾客之处。 2. 可泛指官署或者办公区域。

造句:

  1. 自从升任为县令后,他更加注重维护衙庭的秩序与纪律。
  2. 每逢年节,百姓们总是早早地来到衙庭门前敬献香火,祈求平安。
  3.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衙庭中灯火通明,官员们在紧急商讨如何应对洪水灾害。
  4. 他深谙官场规则,在衙庭中的言谈举止颇有分寸,让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
  5. 随着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衙庭”一词虽不再常见于日常语言中,但其描述的正式办公场所和秩序的概念依然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

分词解释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tíng

1 堂阶前的院子:~院。~园。~除(“除”,台阶)。2 厅堂:~宇。~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训(父亲的教诲,亦指家教)。家~。3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法~。4 古同“廷”,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