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传﹑柳隆卿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子传﹑柳隆卿的简介:
hú zǐ chuán/zhuàn﹑liǔ lóng qīng
1.元明戏剧﹑散曲中泛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1.元明戏剧﹑散曲中泛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 AI解释
您提到的“《胡子传﹟柳隆卿》”似乎并不属于常见或已知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或是正式出版物,这可能是一个误拼或者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专有名词。在标准的汉语字典中,“胡子传”通常是指与胡须相关的传记或者故事集,并无“柳隆卿”的明确关联;而“柳隆卿”则是在某些版本中可能指称《柳毅传》中的主人公之一,但并未有文献记载表明“胡子传”与“柳隆卿”存在直接联系。这里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或信息错误。
为了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提供示例句子,假设我们讨论的是一个虚构的作品名称“《胡子传·柳隆卿》”,该作品可能涉及胡须文化的故事以及主人公柳隆卿的相关事迹。这样我们来构建五个造句:
- 小说《胡子传·柳隆卿》中,柳隆卿不仅以他的智慧闻名,也以其独特的胡须造型著称。
- 为了更好地理解《胡子传·柳隆卿》,李明准备深入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 在图书馆里,张老师找到了一本关于《胡子传·柳隆卿》的珍稀版本。
- 晚上聚会时,王强分享了他从《胡子传·柳隆卿》中获得的一些新奇见解。
- 通过阅读《胡子传·柳隆卿》,小李对古代中国胡须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请注意以上句子是基于假设构建的,如果实际存在类似作品,请参考具体资料进行更准确的理解。如果有其他具体背景或需求,请进一步提供信息以便给出更加精准的答案。
分词解释
胡
hú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
传
chuán,zhuàn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柳
liǔ
1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条。~絮。~暗花明。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3 姓。
隆
lóng
1 盛大,厚,程度深:~冬。~重(zhòng )。2 兴(xīng )盛:兴~。~盛(shèng )。3 高,高起:~起。~穹。~准(高鼻梁)。4 尊崇:~师。5 姓。
卿
qīng
1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相。2 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3 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4 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5 古代夫妻互称:~~。~~我我(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