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饧的拼音、解释、组词

膏饧的简介:

gāo/gào táng/xíng
1.饴糖。

  • AI解释

膏饧》,这个词组出自古代文献,主要指的是蜂蜜与动物脂肪熬制而成的一种黏稠状物质。在中国古代,它常被用于制作药物或食物。

详细解释:

  1. :通常指用动植物油脂制成的药膏。
  2. 饧(táng):古代对糖浆的一种称呼,多由蜂蜜熬制而成。
  3. 膏饧结合:是指将动物脂肪和蜂蜜进行混合或共同熬制形成的产物。

这种膏状物在古时不仅用于医疗,还常被用作滋补品、食品原料等。根据不同的配方与用途,它的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有的还可能加入其他药材来增强疗效或改善口感。

造句:

  1. 古人常常将蜂蜜和猪油混合熬制成膏饧作为滋养身体的佳品。
  2. 医生开具药方时提到用膏饧敷于患处以缓解疼痛。
  3. 这个古代食谱里用了大量的膏饧来增加食物的甜度与粘稠感。
  4. 传统疗法中,将膏饧与其他草药混合后制成丸剂用于治疗慢性疾病。
  5. 在某些地方的传统医药实践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配含有膏饧的药物。

请注意,“膏饧”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为罕见,上述解释及造句主要是基于历史文献和传统知识整理而来。

分词解释

gāo,gào

1 肥,肥肉:~粱(肥肉、细粮)。~腴。~沃。2 脂油:春雨如~。~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