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鬣的拼音、解释、组词

奋鬣的简介:

fèn liè
1.兽﹑畜等扬起颈上的长毛。形容奋发或狂怒。

  • AI解释

词语“奋鬣”在古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的含义通常与动物尤其是马匹的姿态相关。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和例句:

解释:

  • 奋鬣(fèn liè):描述的是动物,特别是马,在奔跑或受到惊吓时竖起并随风飘扬的鬃毛的状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骏马驰骋的英姿。

造句:

  1. 风吹过草原,只见那奋鬣奔腾的白马,疾如飞鹰,快似闪电。
  2. 在月光下,我看见一匹奋鬣高扬的烈马,在原野上奔驰得无拘无束。
  3. 奋鬣跃马,是战场上英勇战士的形象写照。每一根鬃毛都仿佛在诉说着战斗的故事。
  4. 他骑着一匹奋力奔跑、鬃毛飞扬的马,如同离弦之箭一般向前飞驰。
  5. 在那奋鬣嘶鸣的骏马上,我感受到了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力量。

请注意,“奋鬣”虽然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上述解释和造句是基于其含义进行的创造性的使用。

分词解释

fèn

1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飞。~翅。2 振作,鼓劲,振动:~起。~力。~勇。~不顾身。振~。勤~。兴~。3 提起,举起:~臂。~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笔疾书。

liè

1 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鬃。刚~。2 鱼颔旁小鳍。3 〔~狗〕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斑点,多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吃兽类尸体腐烂的肉。4 扫帚的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