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知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生而知之的简介:

shēng ér zhī zhī
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 AI解释

生而知之》这个成语在古代典籍中并不直接存在,但可以从“生而知”来理解,它主要指的是与“生知”相关的理念。在中国哲学中,“生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知识或智慧的观念,这主要是儒家思想中的观点。孔子曾提出过“生而知之者上也”,意味着那些能够从一出生就具备极高智慧的人属于少数精英。

不过,考虑到您的要求,我们可以用“天资聪颖”、“天赋异禀”这样的表述来替代“生而知之”。下面提供5个使用这类表达方式的造句:

  1. 小明从小就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生而知之,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对他来说就像是小菜一碟。

  2. 某些人在音乐或艺术方面展现出非凡天赋,仿佛他们天生就懂得其中的奥秘。这种天资聪颖让人羡慕不已。

  3. 乔布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独到见解,甚至可以说他生而知之,能够轻松洞察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4. 艺术家小李自幼便对绘画表现出极大兴趣与天赋,画笔在他的手中仿佛充满了魔力。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天资聪颖”。

  5. 这位青年科学家凭借其生而知之般的敏锐直觉,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些句子虽然未直接使用《生而知之》这一词语,但通过描述天资聪颖、天赋异禀的情景,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如果您有其他具体场景或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