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臣的拼音、解释、组词

省臣的简介:

shěng/xǐng chén
1.行省的长官。

  • AI解释

《省臣》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地方行政长官,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的官员称谓。具体来说,在明代,“省”是指“布政使司”,而“臣”是古代对男性的一种尊称或泛指官员。“省臣”特指某一省份的最高行政官员,如布政使,他们负责管理一省内的民政事务。

详细解释: - 在明代,各省通常设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三司分掌行政、司法和军事。其中,“布政使”是省级最高的文官长官,相当于今日的省政府主席或省长,主要负责一省的财政税收及民政事务。 - “按察使”则分管全省司法监察事务。 - 由于“布政使”的地位较高且负责范围广,因此在某些正式场合和文件中,“省臣”特指布政使。

例句: 1. 明代中期,许多有才华的官员被调任为省臣,管理地方政务。 2. 省臣们往往需要具备深厚的经纶之学才能胜任繁重的民政事务。 3. 他从基层做起,历经数年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名省臣。 4.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省臣必须保持冷静和果断。 5. 这次改革旨在加强中央对各省的监督力度,提升省臣的责任感。

分词解释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

chén

1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2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3 古人谦称自己。4 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