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拼音、解释、组词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简介:
zhī qí rán,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
然:这样。知道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
然:这样。知道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
- AI解释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成语。它意味着只了解事情的表面现象或结果,而没有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或原理。这句话强调了理解和认识事物深层次原因的重要性。
详细解释:
- “知其然”:指的是知道某一事物的结果或状态。
- “不知其所以然”:则表达了对导致这一结果或状态的具体原因或机制缺乏了解或认识。
成语常常用于批评那些仅仅停留在表面,不深入思考问题本质的人或行为。强调了在学习和工作中应具备批判性思维,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知道如何做),还要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即为什么这么做)。
造句:
- 在科学学习中,只知道公式的结果而不知道其推导过程是远远不够的。
- 解决复杂问题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
- 这个政策带来了经济的增长,但政府官员们还应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 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不仅关注销售数据的变化(知其然),还要分析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等深层因素(不知其所以然)。
-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事件和日期,更重要的是理解事件发生背后的因果关系。
分词解释
知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其
qí,jī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然
rán
1 对,是:~否。不~。不以为~。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当~。~后。~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6 同“ 燃 ”。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所
suǒ
1 处,地方:住~。哨~。场~。处~。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6 姓。
以
yǐ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