裈带的拼音、解释、组词
裈带的简介:
kūn dài
1.亦作"裩带"。 2.裤带。
1.亦作"裩带"。 2.裤带。
- AI解释
《裈带》,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主要指的是古人穿裤子时用的一种束腰带。在古代,衣裤结构与现代有很大不同,裤子(裈)常常是宽松的,为了使裤子更加贴合身体或保持整体服装的整洁,会在腰部使用一条带子进行束紧。
详细解释
- 裈:一种长至脚踝的长裤。
- 带:用来固定或装饰衣物的一种绳索或者布条。在古代,常用于腰间、袖口等处以增强衣物的贴身效果或增加美观度。
造句
- 在汉朝时期,士大夫们通常会在宽松的裈下使用一条细长的裈带。
- 古装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主角系着花纹斑斓的裈带,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 研究古代服饰的人在考证当时的服装样式时,经常会发现关于裈带的重要文献资料。
- 为了追求更加贴身合体的效果,古人发明了这种用于固定裤子的裈带。
- 在现代复原古代服饰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穿着古代装束的人们是如何正确使用裈带来固定他们的裤子的。
分词解释
带
dài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3 车轮胎:车~。外~。4 区域:地~。温~。5 佩戴,披挂:~孝。~剑。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8 含有,呈现:~电。~伤。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