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谤论的简介:

bàng lùn
1.指斥过失的言论。

  • AI解释

谤论》,在古代指对批评或非议进行讨论的文章、著作或是思想。其主要探讨的是对非议和指责的态度,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非议和指责的问题。“谤”字本身有“诽谤”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谤,尤也。”《方言》中则指出:“谤,今呼以罪人。”可见,“谤”在古代汉语中是指批评、指责或者是非之言。而“论”,则是对某个主题进行分析、讨论的意思。

详细解释

  1. 概念: 《谤论》探讨的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社会上的非议或责难。
  2. 背景: 在古代,官员、文人墨客往往成为被批评的对象,因此对于如何应对“谤”有了深刻的认识和讨论。
  3. 内容: 主要涉及了辩解与接受批评的态度,以及通过正直的行为来避免不实之词的必要性。
  4. 意义: 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在面对批评时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造句

  1. 虽然他受到了不少非议,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这种《谤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在当今社会,《谤论》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网络上的批评声音。
  3. 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谤论》,揭示了古代士人面对诽谤时的心态变化。
  4. 作为公众人物,我们应该保持谦逊态度去对待《谤论》中提到的批评和建议。
  5. 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有面对《谤论》的深刻体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何为真正的品德。

这些句子不仅涵盖了对《谤论》的理解与运用,还展示了它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价值。

分词解释

bàng

1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讥。~讪。~议。~毁。诽~。2 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