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安会的拼音、解释、组词
筹安会的简介:
chóu ān huì/kuài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由杨度出面,联络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成。宣称其目的为“筹一国之治安”,宣扬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进行鼓吹。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后改为宪政协进会。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由杨度出面,联络严复、孙毓筠、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组成。宣称其目的为“筹一国之治安”,宣扬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进行鼓吹。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后改为宪政协进会。
- AI解释
词语解释
筹安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臭名昭著的政治团体,成立于1915年,主要成员包括梁士诒、孙毓筠等人。该组织名义上声称为了“国家永固”、“和平统一”,但实际上其成立的真正目的是反对袁世凯称帝,以合法化的方式拖延和破坏这一进程。
筹安会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发表公开信、演讲等方式宣传其政治理念,并试图通过内部沟通影响政府高层,最终在1915年的“国会请愿”中达到阻止袁世凯称帝的目的。尽管它的初衷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但实际效果却是延长了北洋军阀统治的混乱局面。
造句
- 在那段历史时期里,筹安会的成员们经常在私下场合激烈地辩论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目标。
- 尽管筹安会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在维护国家利益,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动机和目的。
- 筹安会在1915年公开发表了一份名为《论国体问题》的声明书,试图通过学术性讨论来影响公众舆论。
- 虽然筹安会最终未能阻止袁世凯称帝,但它作为政治团体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君主制度的不同看法和态度。
- 今天研究这段历史时,人们依然会反思那些像筹安会一样看似温和实则具有破坏性的政治组织所可能带来的后果。
分词解释
筹
chóu
1 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策(➊古代计算用具,以木制成的小棍或小片;➋计策)。~算。~码。略胜一~。竹~。酒~。2 谋划:~款。~备。~措。~划。~集。~建。运~。统~。一~莫展。
安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