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毒的拼音、解释、组词
亭毒的简介:
tíng dú/dài
1.《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高亨正诂:"'亭'当读为'成','毒'当读为'熟',皆音同通用。"后引申为养育,化育。
1.《老子》:"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一本作"成之熟之"。高亨正诂:"'亭'当读为'成','毒'当读为'熟',皆音同通用。"后引申为养育,化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化育。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阴阳为道,大道无亭毒之心,祸福惟人,圣人有抑扬之教。」
词语“亭毒”源自古代文献,主要用于中医理论中,《说文解字》对它的解释为:“亭毒者,和也。谓药性相合而发挥其作用。”具体来说,“亭”是指药物之间相适应、相互协调;“毒”,在古文中也有发挥、施展的意思。“亭毒”一词常被用来形容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造句
- 在中医理论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精心选择配伍合适的药材,以求达到最佳的“亭毒”状态。
- 虽然两味药材单用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它们彼此相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亭毒”作用。
- 古人认为,药物之间需要通过“亭毒”的方式来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
- 在复方配伍时,中医讲究各种药物之间的“亭毒”,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 正如“亭毒”一词所表达的那样,在合适的配伍下,某些药材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