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鱼的拼音、解释、组词
伯鱼的简介:
bó yú
1.孔子的儿子鲤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2.汉第五伦的字。伦历官会稽太守﹑蜀郡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
1.孔子的儿子鲤的字。见《孔子家语.本姓解》。《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后用作对别人儿子的美称。 2.汉第五伦的字。伦历官会稽太守﹑蜀郡太守,擢任司空。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见《后汉书.第五伦传》。后以"伯鱼"代称正直之臣。
- AI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伯鱼”一般不是一个独立词,而是两个名词的组合。它通常出现在典故或者特定的情境中。“伯”是兄弟排行中的老大,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表示长子或者长兄的地位;“鱼”在这里可以指代具体的一个人名,也可以象征某种美德或品质。
-
作为人名的“伯鱼”:在《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其中提到:“叶公问于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有直道者,其父攘羊,而子匿之。’”这里提到的“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因孔子教育有方,“伯鱼不欺暗室”,成为后世形容正直诚信品质的典故之一。
-
造句:
- 孔子对他的儿子伯鱼要求极为严格,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他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 《论语》中的“伯鱼不欺暗室”是许多人追求品德修养的目标。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伯鱼”不仅是一个名字,更象征着诚实守信的美德。
- 教育下一代如同培养一棵树,需从幼苗做起,正如孔子对儿子伯鱼的教导一样。
-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学习孔子教子如“伯鱼”的精神,注重品德教育。
以上就是关于“伯鱼”这个词语的解释及其造句。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