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据的拼音、解释、组词
典据的简介:
diǎn jù/jú
1.掌管﹐占据。 2.典实和根据。
1.掌管﹐占据。 2.典实和根据。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典故来源。晋.范宁〈春秋谷梁集解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旧唐书.卷八九.列传.王方庆》:「每所酬答,咸有典据。」
2. 掌理、占据。《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张让》:「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词语“典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它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通常用于特定的历史、学术或文学语境中。从其构成来看,“典”指的是经典、典范、法则等;“据”意味着依据、根据或者证据。因此,“典据”的含义通常是强调某项知识、论点的来源可靠,或者是引用权威的资料作为支撑。
详细解释
- 释义:指作为依据的经典或权威材料。
- 用法:常用于学术研究、写作论证中,表示所陈述的内容有明确、可靠的出处和依据。可以用来强调观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 例句:
- 在撰写论文时,为了确保论点的准确性,应当充分查阅相关典据。
- 他的发言基于丰富的典据支持,因此显得非常有力。
- 学术研究中引用典据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有助于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 撰写报告之前,务必收集和审查相关的典据资料。
-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作者大量采用了权威典据作为论据。
通过以上解释和例句可以看出,“典据”这个词更多地用于强调引用可靠材料来支持观点或论证的重要性。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语境,确保用词恰当,避免滥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