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的拼音、解释、组词
冯友兰(1895-1990)的简介:
féng yǒu lán (1895-1990)
中国哲学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曾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在40年代著有《新理学》等书,很有影响。著作还有《中国哲学史》等。
中国哲学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曾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在40年代著有《新理学》等书,很有影响。著作还有《中国哲学史》等。
- AI解释
词语“冯友兰(1895-1990)”指的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历史学家。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特别是在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详细解释
- 生平:冯友兰于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留校任教。他后来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
- 学术贡献: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新理学》等,对中国古代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对中国的现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教育成就:冯友兰曾担任清华大学校长以及多所高等学府的教授。他致力于教育事业,推动学术自由,为培养新一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句
- 冯友兰在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地位无人能及,他的著作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 我们今天讨论冯友兰的思想理论时,仍需结合当时的背景来理解其提出的观点。
- 在冯友兰的《新理学》一书中,他试图将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融合起来,开创了中西哲学对话的新篇章。
- 冯友兰曾多次被邀请前往海外讲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
- 尽管冯友兰已辞世多年,但他的学术理念和教育精神依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追求知识与真理。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