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后私的拼音、解释、组词

先公后私的简介:

xiān gōng hòu sī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先处理公事然后才考虑私事。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明˙陆采˙怀香记˙第三十七出: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先公后私,理当然也。

1. 先处理公事然后才考虑私事。《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先公后私,理当然也。」

词语《先公后私》的详细解释

"先公后私"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个集体在考虑问题或处理事务时,优先考虑公共利益、国家利益或整体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它体现了高尚的情操和责任感。其中,“公”指的是公众的利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私”则指个人的私利或狭隘的小团体利益。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社会行为和个人选择中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对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坚守。它的使用范围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

造句

  1. 张明在公司里总是坚持先公后私的原则,每次遇到利益冲突时他都会优先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
  2. 在这次抗震救灾行动中,许多志愿者放弃了个人的休息时间,他们选择先公后私的精神来帮助受灾群众。
  3. 这位优秀的公务员从不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而是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这就是典型的“先公后私”精神。
  4. 作为一名教师,李老师始终践行着“先公后私”的理念,她把学生的学习进步视为自己的最大成就。
  5. 党员同志应该时刻铭记“先公后私”的宗旨,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分词解释

xiān

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前。~期。原~。~驱。~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觉(jué)。~见之明。~发制人。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人。~世(祖先)。~民。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祖。~父。~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烈。~贤。4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hòu

1 君主;帝王:商之先~(先王)。2 帝王的正妻:皇~。太~。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窗户。~面。~学。~缀。~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福。~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排。~十名。7 子孙:~辈。~嗣。~裔。~昆。无~(没有子孙)。8 姓。

1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人。~有。~见。~仇。~情。~营。~欲。2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自。~刑。~货。走~。~生子。3 暗地里:~议。~奔。隐~。窃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