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草的拼音、解释、组词

削草的简介:

xiāo/xuē cǎo
1.古时大臣上书封事草定奏稿,成辄销毁,以示慎密。 2.除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除草。比喻消除灾祸。如:「这项措施从根源防治著手,可说是削草除根,永绝后患。」明.徐元《八义记》第三五出:「拿住孤儿只一刀,这回削草不留毛。」

2. 为求谨慎严密而将底稿销毁。《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在位忠謇,屡进谠言,退而削草,虽子弟莫得而知也。」《南史.卷五○.列传.刘????》:「琎入侍东宫,每上事辄削草。」

《削草》在古代文献中通常指的是军事术语,特指一种战术或策略。其含义为清除战场上的障碍物、杂草或其他可能影响士兵和马匹行动的因素,以便于军队更好地展开作战部署或撤退。这里的“削”字有清理、铲除之意,“草”则泛指各种低矮植物、灌木等。

以下是五个基于此概念的造句:

  1. 为了确保阵地的安全,指挥官下令进行削草作业,清除掉可能藏敌的地方。
  2. 随着冬季来临,北方战区开始部署削草计划,为即将到来的春季军事行动做准备。
  3. 削草不仅有助于提升战斗效率,还能提高部队对战场环境的认知。
  4. 在古代战争中,成功实施削草战术往往能大大降低敌方突袭的风险。
  5. 除了战场应用外,“削草”一词也可以被比喻用于日常生活中清除障碍,优化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削草》作为军事术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少,更多的是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其具体含义。在实际造句中可以根据语境适当调整表达方式。

分词解释

xiāo,xuē

1 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苹果皮。~铅笔。2 打乒乓球时用球拍平而略斜地击球:~球。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