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的拼音、解释、组词
乐善好施的简介:
lè shàn hào shī
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乐:好,喜欢。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语本史记˙卷二十四˙乐书: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指乐于行,喜好施舍、济助他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十四:夫心处九宫惊门主智,使人乐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则心和而形全也。亦作好施乐善、好乐施。
1. 乐于行善,喜好施舍、济助他人。语本《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例】他平日乐善好施,有什么困难,找他准没错!
1. 语本《史记.卷二四.乐书》:「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指乐于行善,喜好施舍、济助他人。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四:「夫心处九宫惊门主智,使人乐善好施,恭孝以修仁,则心和而形全也。」也作「好施乐善」、「好善乐施」。
《乐善好施》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典籍,用来描述一个人非常喜欢做善事、乐意帮助他人。这个成语中的“乐”是快乐、喜悦的意思;“善”指的是善良的行为或事情;“好施”则表示喜欢给予帮助或慈善行为。
详细解释
-
出处:此词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乐善不倦,何有于我哉?”后来在宋朝的朱熹著作中进一步明确为“乐善好施”。
-
意义:指一个人内心喜悦于行善、帮助他人,并且将这种行为视为快乐之源,不会因为行善而感到厌烦或疲惫。体现了古人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
造句
- 李叔叔退休后依然乐善好施,经常捐款资助贫困学生。
- 王阿姨家境并不富裕,但她仍乐善好施,常常邀请邻居来家里吃顿饭。
- 张老板非常乐善好施,每年都参与慈善活动,捐出一大笔资金用于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读书。
-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许多热心市民纷纷乐善好施,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捐赠物资。
- 虽然公司面临经营困难,但陈经理依然坚持乐善好施的原则,积极支持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
分词解释
乐
lè,yuè,yào,lào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4 笑:这事太可~了。
善
shàn
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2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4 友好,和好:友~。亲~。和~。5 熟悉:面~。6 办好,弄好:~后。7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8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9 好好地:~待。~罢甘休。10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11 姓。
施
shī
1 实行:~工。~政。设~。~展。~教(jiào )。~为(wéi)。~威。实~。措~(办法)。发号~令。2 用上,加工:~肥。~粉。3 给予:~礼。~诊。~恩。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