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极则悲的拼音、解释、组词

乐极则悲的简介:

lè jí zé bēi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乐极生悲」。见「乐极生悲」条。

2. 此处所列为「乐极生悲」之典源,提供参考。 #《淮南子.道应》1>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见此器。」顾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则正,其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益而损之。」曰:「何谓益而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2>。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陋;代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尝不危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 (2) 亏:缺损、不圆满。〔参考资料〕 《史记.卷一二六.滑稽列传.淳于髡》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鞲鞠,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另可参考:《文子.九守.守弱》

3. 此处所列为「乐极生悲」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乐极生悲」原作「乐极则悲」。《淮南子》一书中,记录了先秦时代孔子和弟子参观祠庙的情形:孔子和弟子参观鲁桓公庙,看到一种叫「宥卮」的盛酒器具。孔子说:「我之前就听说过『宥卮』这种酒器,今天终于看到了!」孔子要弟子拿水来,把水灌进「宥卮」。水灌到中间时,本来倾斜的「宥卮」就变正了,水一灌满,「宥卮」马上就翻倒了。孔子看了,脸色一变,借此对弟子们做机会教育说:「从这儿可以看到『持盈』的道理。」子贡听了便问孔子什么叫做「持盈」的道理,孔子说:「事物发展到了极盛,就会转而衰退;欢乐到了极点,就会产生悲哀;太阳到了正午,就会开始西下;月亮过了满月,就会开始缺损。这也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因此凡事应力求合于中庸之道,凡事适可而止,才能守成。」后来「乐极生悲」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欢乐到了极点,转而发生悲哀。

1. 欢乐至极,往往转为悲伤。言凡事到了极点,均会有反向发展。《淮南子.道应》:「夫物盛则衰,乐极则悲。」《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故日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也作「乐极生悲」。

《乐极则悲》是一个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它意味着极度欢乐后往往容易引发悲伤的情绪或事情,反映了事物发展到极端状态可能会走向反面的道理。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享受到了极致的快乐之后,可能会突然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感或悲哀情绪的情况。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人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欢乐、成功或者满足之后,当这种状态达到顶峰时,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某种形式的反作用力或是情绪的波动,最终导致从高峰跌入低谷。

造句示例:

  1. 他从失业的阴影中走出来后,一连串的好运接踵而来。但是,乐极则悲,就在他以为自己的生活从此会一片光明时,突如其来的健康问题使他的心情跌落谷底。
  2. 小李在工作中屡屡受挫,但他从未放弃过,终于等来了升职加薪的好消息。然而,乐极则悲,不久他就发现自己的新职位压力山大,工作越来越繁忙。
  3. 他们一家人的团聚让这个春节变得格外温馨和欢乐,但乐极则悲的是,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迎来了离别的时刻。
  4. 小王在商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次盛大的庆祝晚宴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虽然这场胜利让他享受到了极大的喜悦,但他也意识到这可能是乐极则悲的开始。
  5. 高考终于结束的那一天,学生们尽情狂欢庆祝,但第二天醒来后,他们立刻感受到了疲惫和压力,这便是乐极则悲的真实写照。

这些例子展现了“乐极则悲”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帮助理解这一成语所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分词解释

lè,yuè,yào,lào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4 笑:这事太可~了。

1 顶端,最高点,尽头:登~(帝王即位)。登峰造~。2 指地球的南北两端或电路、磁体的正负两端:~地(极圈以内的地区)。~圈。北~。阴~。3 尽,达到顶点:~力。~目四望。物~必反。4 最高的,最终的:~点。~限。~端。~致。5 副词:表示最高程度:~其。~为(wéi )。

1 模范:以身作~。2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3 效法:~先烈之言行。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5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bēi

1 伤心,哀痛:~哀。~伤。~怆。~痛。~切。~惨。~凉。~愤。~凄。~恸。~吟。~壮。~观。~剧。乐极生~。2 怜悯:~天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