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士的简介:
yì shì
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2.指侠义之士。 3.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4.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2.指侠义之士。 3.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4.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行为、举动合乎道义的人。【例】反共义士
1. 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2. 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词语解析
《义士》
"义士"这个词在中文里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坚守正义或为国家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人。这个概念涵盖了多种精神层面,包括忠诚、勇敢、舍己为人等特质。
- 忠贞不渝的忠诚度: 义士往往表现出对特定信仰、事业、或他人的深切忠诚。
- 勇敢无畏的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退缩。
- 正义感强: 在面对非正义行为时能够站出来维护公平和正义。
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在古代文献和现代作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革命战争年代的烈士等都是义士的具体体现。
造句
- 他不仅有高尚的情操,而且是一个真正的义士。
-
解析:这句话用来赞扬某人不仅品格高洁,还特别强调他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正义、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
为了民族的独立,无数革命先烈成为历史上伟大的义士。
-
解析:此句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利益牺牲个人生命者的尊敬之情。
-
他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被困群众,真正体现了一个义士的风范。
-
解析: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了“义士”的内涵——即使面对生命威胁也要勇于行善、伸张正义。
-
他的行为如同古代侠客一般,堪称真正的义士。
-
解析:此句将现代人的某项高尚行为与历史上的英雄形象对比,既赞美了其美德又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
面对恶势力,他选择了站出来,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义士。
- 解析:强调了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维护正义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