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末学的简介:
mò xué
①肤浅无本之学: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②自谦之词,犹言不才:末学小生,词无足算。
①肤浅无本之学: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②自谦之词,犹言不才:末学小生,词无足算。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肤浅、没有根底的学识。【例】俗儒末学之论
2. 后学。用作谦词。【例】在这方面我是末学,不敢妄加批评。
1. 没有根底的肤浅学识。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后亦指治学不求根本,学识浅薄之学者。《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世之俗儒末学,醒醉不分,而稽论当世,疑误视听。」
2. 后学。多用作自谦之词。如:「得闻先生雅教,末学受益匪浅。」《陈书.卷三三.儒林列传.沈不害》:「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筭,轻献瞽言,伏增悚惕。」唐.韩愈〈读墨子〉:「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
3. 非正统主流之学。《抱朴子.外篇.自叙》:「晚又学七尺宏趫,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七.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救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末学》一词多用于谦辞或自指,常见于古代文人学者在著作中对自己学识不足的一种谦逊表述。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化,通常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一定的自我反省意味。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末”指的是学问或技艺的末端,“学”则是学习、学术之意。整体上表示的是对所学知识水平有限,谦虚地认为自己处于学术研究的低层次。
- 使用场合:通常用于自谦语境中,在写文章时用来表明自己的学识尚浅或对某一领域理解不深,表达一种持续学习和进取的态度。
造句示例:
- 在《诗经注疏》这篇论文中,作者开篇便声明:“末学浅陋,望诸君多加指正。”
- “虽然我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始终觉得自己是‘末学’,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张明对记者说道。
- 他谦虚地说:“我的研究还只是‘末学’,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加入进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 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王教授表示:“我们这些初入行者,仅算是‘末学’,还需各位前辈多多指导!”
- “我最近在阅读《道德经》,虽然理解得还很肤浅,但我愿意称自己为‘末学者’。”李老师说。
以上句子展示了“末学”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灵活运用,既表达了谦逊的态度,也反映了个人对于学习和进步的渴望。
分词解释
末
mò
1 尖端,梢:~梢。~端。秋毫之~(毫毛尖端)。2 最后,终了:~了(liǎo )。~尾。~日。~代。穷途~路。3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业。~技。舍本逐~。4 碎屑:~子。碎~。5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正~。副~。外~。~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