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政府的拼音、解释、组词

流亡政府的简介:

liú wáng/wú zhèng fǔ
1.通常指本国领土被敌国占领而逃亡到外国的政府。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土被法西斯德国占领的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政府官员逃往国外所组织的政府。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某国被外国或反对政权占领时,该国首领在国外所建立的政权。如巴勒斯坦流亡政府、西藏流亡政府。

1. 原指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轴心国侵占的国家,将其政府迁至海外继续运作。如波兰、比利时、荷兰等国将政府迁至英国伦敦。今泛称当某国为外国占领或反对政权控制时,该国在国外建立的政权。如科威特在西元一九九○年遭伊拉克占领时,科威特政府迁往沙乌地阿拉伯的塔伊夫运作。

词语解释

流亡政府,指由于政治、军事或社会原因,国家政权被迫离开其正式领土,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临时行政机构,继续行使主权的一种形式。流亡政府的存在表明,原政权虽然失去了对部分或全部领土的实际控制权,但依然宣称具有合法的统治地位。

流亡政府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点: - 合法性声明:宣布自己是唯一的合法代表,拥有国家的完全权力。 - 临时性性质:由于暂时无法在原有地点行使权力,因此多以临时方式运作。 - 外部支持与认可:需要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承认,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

造句

  1. 历史背景中,法国大革命期间的路易十六政府流亡到了比利时。
  2.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波兰在苏联的占领下宣布成立流亡政府
  3. 南斯拉夫内战期间,塞尔维亚成立了自己的流亡政府,以继续其政治诉求。
  4. 1980年伊朗革命后,伊朗国王逃往沙特阿拉伯,并在那里建立了流亡政府
  5.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以色列占领下,长期在国外设立流亡政府

这些例子展示了“流亡政府”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应用情况和复杂性。

分词解释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

wáng,wú

1 逃:逃~。流~。2 失去:~佚。~羊补牢。3 死:伤~。死~。4 灭:灭~。~国奴。救~。兴~。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