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甲的拼音、解释、组词

比甲的简介:

bǐ jiǎ
1.古时一种便于骑射的服装。类似后来的背心。 2.指背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背心。《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世祖后察必传》:「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倣之。」《金瓶梅》第三回:「上穿白夏布衫儿,桃红裙子蓝比甲,正在房里做衣服。见西门庆过来,便把头低了。」也作「马甲」。

比甲》,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服饰文化,是一种用于女性的传统服装。在古代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文化中,它是一种类似于披风或短外套的服饰。比甲的主要特点是长度较短(通常及膝),样式轻便,主要用于遮挡衣物、保暖或是装饰之用。

详细解释

  1. 材质:传统上,比甲多使用丝绸等质地柔软且透气性好的面料制作。
  2. 功能:作为女性的日常或特殊场合穿着的一部分,除了基本的遮蔽作用外,在某些社会背景下还象征着某种身份地位。
  3. 款式:常见的设计包括前部开襟、配有扣子或是以别针固定。此外,边缘通常会装饰有精美的刺绣或其他装饰物。

造句

  1. 古代女子常常在身着旗袍时,披上一件精致的比甲作为搭配。
  2.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外罩轻盈的比甲,显得更加优雅动人。
  3. 随着文化的复兴,现在也有一些人会穿着传统的汉服,并在外边加一件比甲,以彰显其文化自信。
  4. 为了参加这个宫廷舞会,她特意挑选了一件绣有牡丹图案的红色比甲来搭配她的华丽礼服。
  5. 在春节期间的庙会上,许多人都会身着传统服饰,其中不乏穿着比甲、头戴发钗的美丽女子。

以上是对词语《比甲》的解释及五个相关的造句。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7 和,亲:~顺。8 及,等到:~及。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