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官的拼音、解释、组词
注官的简介:
zhù guān
1.铨叙官职。
1.铨叙官职。
- AI解释
在古代中国,术语“注官”通常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并授予正式官职的过程。这里的“注”,有录入、记载之意;“官”则是指官方职位或职务。这一过程涉及官员的任命和铨选程序。
以下是“注官”的详细解释: - 注官:古代指由朝廷通过科举考试或其他途径选定官员,并将这些选拔结果正式登记入库,从而确定其为合格官员的过程。 - 在古代,通过科举、荐举等方式选拔人才后,会进行注官程序。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候选人的审核和考核,也是对其资格的最终确认。之后,合格的人选将会被正式任命到各个政府部门中担任相应的职务。
接下来提供5个使用“注官”一词的造句: 1. 明朝时期,经过科举考试后,新录取的士子会被进行注官程序。 2. 为了确保朝廷官员的清正廉洁,在古代会严格遵守注官制度,通过层层筛选确定人选。 3. 唐朝时期的“明经”与“进士”科目的考生在成功完成全部考核之后,即可被注官。 4. 清代实行八股文考试来选拔官员,新录取的举人会被正式进行注官程序。 5. 在明朝末年,随着政治腐败加剧,注官过程也开始受到质疑和批评。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