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船政局的拼音、解释、组词
福州船政局的简介:
fú zhōu chuán zhèng jú
又名“马尾船政局”。清末官办的大型新式造船厂。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机器设备购自法国。先后建造各种船舶四十余艘,布防沿海各省。中法战争时曾遭严重破坏。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又名“马尾船政局”。清末官办的大型新式造船厂。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机器设备购自法国。先后建造各种船舶四十余艘,布防沿海各省。中法战争时曾遭严重破坏。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 AI解释
《福州船政局》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福州船政局,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创立的重要机构之一。这所学校兼有学校和工厂的功能,培养出了大量的海军工程技术人才,并制造了一些当时较为先进的船舶。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在清朝末年,为了应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维护国家海防安全的需求,清政府采取了洋务运动政策,旨在通过引进和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提升中国的军事力量。福州船政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
成立时间与地点:它成立于1866年(同治五年),最初设立在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
-
主要任务:
- 制造军舰和民用船只。
- 培养海军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
翻译西方书籍,促进科技文化交流。
-
代表人物与重要成果: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是沈葆桢(时任福建巡抚),并聘请了法国工程师日意格等人参与技术指导。在此期间,制造出了“伏波”、“平远”等军舰,并培养了一批海军人才如严复、萨镇冰等。
造句
- 福州船政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尝试自主发展现代海军工业。
- 沈葆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推动福州船政局建立的关键人物之一。
- 在福州船政局的资助下,严复翻译了许多重要的西方著作,这对后来中国的科技和文化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 福州船政局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并创新的过程。
- 通过福州船政局的努力,中国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现代海军力量。
分词解释
福
fú
1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气。享~。造~。祝~。~利。~音。~相。作威作~(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2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3 祭神的酒肉:~食。~酒。~物。4 保祐:“小信未孚,神弗~也”。~荫。~佑。5 姓。
州
zhōu
1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2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船
chuán
1 水上交通工具:~舶。~只。~舱。~帆。
政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局
jú
1 部分:~部。~麻(局部麻醉)。2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教育~。3 某些商店的名称:书~。4 棋盘:棋~。5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下了一~棋。6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时~。大~。~面。~势。7 弯曲。8 骗人的圈套:骗~。9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促。~限。10 人的器量:~量(liáng)。器~。~度(dù)。11 某些聚会:饭~。饮~。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