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颿的拼音、解释、组词

布颿的简介:

bù fān
1.见"布帆"。

  • AI解释

词语“布幡”是指古代悬挂或飘扬在庙宇、祠堂门前的一种用布制作的旗帜,用来表示某种祭祀活动或者庆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布幡”的使用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作用。

详细解释:

  1. 材质:由布料制成。
  2. 用途: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节日庆典时悬挂,以营造庄重、喜庆的氛围。
  3. 寓意:“布幡”常常与祈福、纪念先贤或庆祝丰收等事件相关联。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物,也是一种文化符号。

造句:

  1. 庙会当天,村头挂满了色彩斑斓的布幡,孩子们兴奋地奔跑在人群中。
  2. 布幡上书写着“龙凤呈祥”的字样,在风中轻轻摇曳,为庙宇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3.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了红色的布幡,象征着吉祥如意和新的一年的好运。
  4. 为了纪念古代先贤,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在墓地前挂上白色的布幡以表敬意。
  5. 在喜庆的婚礼仪式中,新郎新娘步入礼堂时两侧挂着两面绣有鸳鸯图案的红色布幡。

这些造句不仅展示了“布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场景及其象征意义,还体现了它在不同场合下的多样用途。

分词解释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匹。~帛。~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宣~。发~。~告。开诚~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散~。遍~。星罗棋~。5 流传,散播:~道。~施。6 做出安排:~置。~景。~局。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