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的拼音、解释、组词

工场手工业的简介:

gōng cháng/chǎng shǒu gōng yè
1.把许多手工业者集合在一个工场内,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分工协作进行生产的企业。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个阶段。

  • AI解释

词语详解

工场手工业是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一种生产方式。它是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手工工场开始形成并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生产方式与封建家庭手工业相比,有了显著的不同:首先,组织形式上,工场手工业通常以雇佣劳动为基础,雇主承担提供材料和产品的责任;其次,在工作场所方面,工场手工业是相对集中、固定的,而传统手工工场可能较为分散;最后,在技术进步方面,工场手工业开始引入一些简单机械装置来提高生产效率。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增长。这一时期的手工艺人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的技术技能,还需要能够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节奏,对材料、技术和市场有深刻的理解。

造句

  1. 在十七世纪末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兴起,许多匠人都不得不离开故乡,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2.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场主们开始引入一些简单的机械工具,比如纺纱机和织布机,这种尝试标志着工场手工业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
  3.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催生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工人阶级。
  4.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许多城市的工场手工业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手工艺产业链。
  5. 与家庭手工业相比,工场手工业的规模更大、分工更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分词解释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cháng,chǎng

1 平坦的空地,多指农家翻晒粮食及脱粒的地方:~院。2 量词,指一事起迄的经过:下了一~雨。3 集,市集:赶~。

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

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工~。农~。2 职务,工作岗位:职~。就~。3 学习的功课:学~。肄~。毕~。~精于勤。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创~。丰功伟~。~绩。5 从事:~医。~商。6 财产:产~。7 既,已经:~已。~经。8 佛教名词:~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障(亦称“孽障”)。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