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西征的拼音、解释、组词

太平军西征的简介:

tài píng jūn xī zhēng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派胡以晃、赖汉英等率军西征,夺取长江中游各省以巩固天京。西征军先后攻克安庆、九江、汉口、武昌等地,多次大败湘军。经过将近三年的艰苦斗争,西征军控制了湖北东部和江西、安徽大部地区,发展了革命力量。

  • AI解释

词语《太平军西征》的详细解释

太平军西征: “太平军西征”是指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天国军队在1853年至1864年间进行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这场战争是太平天国为了扩大其影响力、巩固自身统治地位而展开的重要战役之一。

  • 历史背景
  • 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起义后迅速发展。
  • 1853年初,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首都,并改称天京(今南京市)。
  • 随着力量壮大,洪秀全决定将主要军事力量向西推进,以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

  • 军事行动

  • 太平军西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和扩大其地盘,最终目标是控制江南地区,并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至更广阔的区域。
  • 西征过程中涉及了多次重要战役,包括但不限于长沙之战、武昌之役等。
  • 在此期间,太平天国军队不仅与清政府展开激烈对抗,还遭遇了其他地方武装力量的挑战。

  • 结果影响

  • 太平军西征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因战略失误及内外交困而逐渐陷入被动局面。
  • 这场战争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并促进了晚清时期政治、军事结构的变化。

造句

  1. 历史书籍中详细描述了太平军西征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战役。
  2. 在太平天国运动晚期,太平军西征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反而导致了其内部矛盾加深。
  3. 学者们通过研究太平军西征的史料,进一步揭示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4. 虽然太平军西征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 了解太平军西征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

分词解释

tài

1 过于:~长。2 极端,最:~甚。~平。3 高,大:~空。~学。4 很:不~好。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jūn

1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4 收集:~税。~粮。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