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御史台的简介:

yù shǐ tái/tāi
1.官署名。专司弹劾之职。西汉时称御史府,东汉初改称御史台,又名兰台寺。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后周则称司宪。隋及唐皆称御史台。惟唐一度改称宪台或肃政台,不久又恢复旧称。明洪武十五年改为都察院,清沿用,御史台之名遂废。参阅《通典.职官六》﹑《明会要.职官五》。

  • AI解释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名,是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纠弹非法行为的重要机构。在不同的朝代中其名称和职能可能有所变化,但主要职责都是行使御史的职权,监督中央及地方官员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历史沿革: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到了汉代正式命名为“御史台”。此后历朝历代都有设置,但规模、地位有所不同。
  • 职能范围
  • 监察百官行为是否符合礼法。
  • 纠正官员的不当行为和违法违纪现象。
  • 向皇帝报告政治动向及建议。
  • 在某些时期具有一定的司法审判权。

造句

  1. 这个案件由于牵涉到了御史台,所以才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深入调查。
  2. 古代一些官员一旦被御史台指出问题,往往就面临着严厉的惩罚或罢免。
  3. 御史台的存在,使得皇权下的腐败现象有所收敛。
  4. 在那个时代,凡是有公信力的人都会受到御史台的关注与重视。
  5.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和维护国家秩序,历代皇帝都特别注重御史台的作用。

分词解释

1 驾驶车马:~车。~者。2 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治理,统治:“百官~事”。~下。~众。3 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用。~览。~旨。~赐。~驾亲征。4 抵挡:防~。~敌。~寒。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