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聋哑教育的拼音、解释、组词

盲聋哑教育的简介:

máng lóng yǎ jiào yù
一般指对盲人和聋哑人实施的教育。教育对象还包括聋、重听、弱视、聋盲等感觉器官有缺陷的人。中国1951年把盲聋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设立特种学校。盲聋哑教育运用特殊方式和设备,如运用盲字、手语及直观教具、助听器等。

  • AI解释

盲聋哑教育》特指对视力、听力和言语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教育。这种教育旨在帮助这些学生克服身体上的局限,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它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技能训练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详细解释

  1. 教学对象: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因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视力、听力和言语存在障碍的学生。
  2. 教育内容:除了基础学科外,还特别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教育。
  3. 教学方法:采用手语、盲文以及各种辅助技术设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同时也会注重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

造句

  1. 教育部门正在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盲聋哑儿童的《盲聋哑教育》方面。
  2. 学校为盲聋哑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手语教师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3. 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了解并支持《盲聋哑教育》,这将对他们的未来大有裨益。
  4. 通过《盲聋哑教育》,我们不仅能够帮助这些孩子们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 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志愿者们为当地的《盲聋哑教育》中心捐赠了大量的书籍和教学工具。

分词解释

máng

1 瞎,看不见东西,对事物不能辨认:~从。~动。~目。~人。~区(指雷达、探照灯、胃镜等探测或观察不到的区域)。~流。~人瞎马(喻处境非常危险)。

lóng

1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yǎ,yā

1 不能说话:聋~。~巴。~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2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嘶~。3 无声的:~剧。~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4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炮。5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

1 生养:~龄。节~。生儿~女。2 养活:~婴。哺~。培~。抚~。养~。3 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德~。智~。体~。美~。教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