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蒿的拼音、解释、组词

野蒿的简介:

yě hāo
1.艾蒿的别名。

  • AI解释

词语《野蒿》的详细解释

野蒿,是一种广泛生长在田野、路边或荒地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学名通常为Artemisia argyi(又称艾蒿),属于菊科蒿属。这种植物不仅分布范围广,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形态特征:

  • 茎秆直立,呈绿色或带紫色。
  • 叶片细长,边缘有锯齿,背面有绒毛。
  • 头状花序小而密集,开花时花色淡黄至白色。

2. 用途:

  • 在传统医学中,野蒿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例如,它的叶子可以泡水喝,具有清热解毒、驱寒止咳的功效。
  • 艾叶(野蒿的一种)还常用作熏蒸和灸疗的材料。
  • 作为一种食用植物,艾叶也可以加入食物中增添风味。

3. 文化意义:

  • 在传统节日如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使用艾草驱邪避灾。艾草被制成各种形状,比如门框、香囊等,挂在家中或佩戴在身上。
  • 艾草还常用于中医食疗和草药美容。

4. 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

  • 野蒿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是一种优良的固土植物,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

造句

  1. 在端午节那天,奶奶用新鲜采摘的野蒿制作了清香扑鼻的艾叶香囊。
  2. 花园里的野蒿虽然长势茂盛,但妈妈认为它会影响花园的整体美观,于是决定除掉一部分。
  3. 每当春季来临,田野里就布满了大片大片的野蒿,远远望去,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4. 为了制作艾灸,爸爸特意去了野外采了一大把野生的艾蒿回来。
  5. 村民们在农闲时节利用空地种植了一些经济作物和野蒿等植物,既增加了收入又美化了环境。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野蒿”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草本植物,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实际应用。

分词解释

1 郊外,村外:~外。~景。~游。~趣。~餐。~战。四~。郊~。2 界限,范围:分~。视~。3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下~。在~。~史。4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蛮。粗~。5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心。6 不受约束:心玩儿~了。7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生。~兽。~味。~花。~菜。

hāo

1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2 气蒸出的样子。3 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