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楫的拼音、解释、组词
渡江楫的简介:
dù jiāng jí
1.《晋书.祖逖传》:"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后以为出征宣誓的典故。
1.《晋书.祖逖传》:"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后以为出征宣誓的典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晋代祖逖北伐,渡江时在船上敲著船桨发誓的故事。典出《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渡江楫》并非一个正式的历史事件或典故名称,而可能是指与“渡江”这一历史活动相关的一件物品——楫(jí),即古代舟船上的划桨。在中国历史上,“渡江”通常指的是大规模的跨江作战行动或移民迁徙行为,其中最有名的是东晋时期王导、谢安等率领的北方士族南渡长江的故事。
在古代文献中,如《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可以找到一些与“渡江”相关的记载。楫作为舟船上的工具,在这些记录中可能被提及,象征着渡江行动中的重要性或象征意义。
造句
- 在那场著名的渡江战役中,王导手中的楫成为了激励士兵勇气的重要物品。
- 现在博物馆里展示的楫,是那个时代渡江移民历史的一个珍贵见证。
- 每当看到展厅里的楫,我都会想起那些曾经跨越天堑,实现民族融合的历史人物。
- 通过这艘船上保存下来的楫,我们可以一窥东晋时期南方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文化。
- 这件文物上的图案和雕刻,不仅是渡江历史的见证,更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反映。
需要注意的是,《渡江楫》这一表述并非一个固定的历史事件名称或者成语典故,上述解释及造句是基于对渡江历史背景的理解进行的一种文学化创造。如果是指某个具体的故事或物件,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准确解析和使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