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币籍的简介:

bì jí
1.征收货币。

  • AI解释

词语“币籍”是一个较为少见且具体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它通常指的是记载货币或财政事务的文字记录或簿册。在古代,管理国家经济、税收以及财务收支等都需要详细的账目记录,这些记录就被称作“币籍”。这类文档不仅包括了金银、铜钱这样的金属货币的信息,也可能包含了谷物、布帛等实物货币的情况。

造句

  1. 古代的财政部门会详细记录各类货币流通情况,以确保国家经济稳定有序,这些记录就被称为‘币籍’。
  2. 为了更好地了解宋朝的经济发展情况,研究者仔细研读了那些保存下来的古旧‘币籍’。
  3. 在那个时代,官员需要定期向朝廷呈送详细反映国家财政状况的‘币籍’报告。
  4.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中的描述,我们才能大致勾勒出历史上‘币籍’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5. 这些‘币籍’不仅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也是理解古代社会结构、文化风俗不可或缺的窗口。

以上句子试图从不同角度展现“币籍”的含义及其在历史文献中的重要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钱币,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货~。外~。人民~。~值(货币的价值)。

1 书,书册:古~。书~。经~。典~。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3 登记:~没(mò)。~吏民。4 征收:~田。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