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不主皮的拼音、解释、组词

射不主皮的简介:

shè/yè/yì bù zhǔ pí
1.谓射重在合于礼乐﹐不以中的为主。 2.谓重在中与不中﹐不以穿破皮侯为主。

  • AI解释

射不主皮》这四个字并非一个完整的成语,而是出自古代典籍《左传》,原文是“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射箭时不应仅以射中皮革作为目标或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力量和技巧不同,所以判定胜负的标准应当更加公正合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应用范围,在这里稍作解释:

  1. "射不主皮":这里的“射”指的是射箭,“不主皮”,其中“主”是为主、以……为标准的意思,“皮”在这里特指用来作为靶子的皮革。整体上,这句话强调的是不应仅仅以能否射中皮革来评判一个人射箭技艺的好坏。

  2. "为力不同科":意思是由于每个人的体力和技巧各不相同,所以应该根据个人不同的能力和条件来进行公正评判。

这个概念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比如评价人的能力或技能时,不应仅仅依据某个单一标准进行评价,而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接下来是五个使用“射不主皮”这一理念造的句子:

  1. 在比赛中,评委应该根据选手的表现而非单一分数来评判,因为每个人的体力和技巧不同,正如“射不主皮”,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2. 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时,我们不能仅看他在某一方面的成绩,而要全面考虑他的多方面表现,就像“射不主皮”所强调的那样。

  3. 招聘员工时,不应仅仅以学历或工作经验为唯一标准来选拔人才,要结合实际工作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进行考量,就如同在评价射箭选手时不只看是否击中靶子。

  4. 在学术研究领域,我们应注重作品本身的质量和创新性,而不应该因为发表的期刊级别而一概而论,这体现了“射不主皮”的智慧。

  5. 选拔体育人才时,不应仅以比赛成绩为唯一标准,要综合考虑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术特点等因素,正如“射不主皮”所倡导的精神一样。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射不主皮”的理念强调了评判和评价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多方面因素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shè,yè,yì

1 放箭:~箭。后羿~日。2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击。扫~。发~。~程。~手。3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注~。4 放出光、热、电波等:~电。辐~。~线。照~。反~。5 有所指:暗~。影~。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1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2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3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4 表面:地~。5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6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7 不老实,淘气:顽~。8 指橡胶:胶~。~球。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