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起而攻之的拼音、解释、组词

群起而攻之的简介:

qún qǐ ér gōng zhī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 AI解释

群起而攻之》是一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一》,其基本含义是指许多人共同起来攻击某个对象。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集体力量对某一目标进行联合行动的情况,有时带有贬义,意味着众人合力对付某个被认为有错或有威胁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群起而攻之:指很多人同时站起来一起攻击一个或多个目标。
  • 引申意义
  • 指在面对问题时,大家共同行动起来解决问题或指责某人。
  • 形容集体的力量强大,可以迅速形成对某一目标的强大攻势。

造句

  1. 这次项目的失败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群起而攻之,各自为政的结果导致了效率低下。
  2. 当公司面临危机时,员工们应该群起而攻之,集思广益找出解决方案,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
  3. 在这个敏感时期,舆论压力如群起而攻之,使得政府不得不迅速回应民众关切。
  4. 为了改善社区环境,居民们决定群起而攻之,共同参与美化家园的活动。
  5.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抵抗的,必须群起而攻之,联合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

分词解释

qún

1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岛。~山。~书。~芳。~居。~落(luò)。~集。~雕。~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2 众人:~众。~情。~雄。~策~力。~威~胆。3 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一~孩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gōng

1 打击,与“守”相对:~击。~占。~取。~心。~关。~陷。2 指责,驳斥:~难(nàn)。群起而~之。3 治病:以毒~毒。4 致力学习或研究:~读。~书。专~医学。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