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哀时的简介:
āi shí
1.谓伤悼时势。
1.谓伤悼时势。
- AI解释
《哀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词组,通常出现在古代文人的诗文中,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不满或感慨。这个词组并不是一个常用的现代词汇,所以它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可能需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
在古代文学中,“哀时”可以指对当时社会状况感到悲伤或者不满,或者是对时代的衰落表示遗憾之情。这种情感往往体现在诗人、文人的作品之中,反映了他们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切感受和个人遭遇与时代的碰撞。
以下是根据这一含义创造的五个句子:
- 他身居官场多年,常因哀时而长叹不已。
- 江南春色虽好,但李太白亦难掩其忧国忧民、哀时之心。
-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诗人杜甫常常哀时伤怀,他的诗作因此更加深刻感人。
- 王安石革新失败后,便经常以哀时为题,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 这位诗人对世事变迁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常在作品中表达出深深的哀时之情。
这些句子意在通过不同的背景和情境展示“哀时”这一情感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哀时”一词并非固定不变的词语组合,在古代文学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使用场景。
分词解释
哀
āi
1 悲痛:悲~。~求。~叹。~鸣。~思。~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2 悼念:~悼。默~。3 旧时称死去母亲:~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