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拼音、解释、组词

纳西族的简介:

nà xī zú
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27.8万人(1990年)。用纳西语。曾用象形东巴文字和音节哥巴文字,现通用汉文。信东巴教。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东巴经》有重要文化价值。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业。

  • AI解释

纳西族》的详细解释: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及其周边地区。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文),文化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纳西族人民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畜牧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他们信仰多种宗教,包括本土信仰和部分藏传佛教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社会组织形式。

纳西古乐、三眼井、白沙壁画等文化遗产是研究纳西民族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窗口。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反映了纳西族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及和谐的人居理念。

5个造句:

  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纳西族就是其中的一支。
  2. 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优美的音色著称于世,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3. 在丽江的玉龙雪山脚下,生活着众多纳西族人,他们热情好客,擅长编织各种精美的手工制品。
  4. 由于纳西族有自己的文字系统——东巴文,所以其古老的经书和文献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了人类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5. 每年的三月三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纪念祖先,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分词解释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2 接受:采~。笑~。~谏。3 享受:~福。~凉。4 缴付:~税。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6 姓。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7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