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毫的拼音、解释、组词

秃毫的简介:

tū háo
1.脱毛的笔。

  • AI解释

《秃毫》一词在古汉语中指的是笔锋已经磨损、变细甚至几乎没有毛质的一支毛笔,通常是指长期使用或保养不当导致笔毛变短的情况。它反映了传统书法和绘画对工具精细要求的文化背景。

详细解释

  1. 概念来源:古代文人书写所用的毛笔材料是动物的毛发(如羊、兔等),长期使用后,笔尖因磨损而变得不锋利或变细。
  2. 象征意义:在书法与绘画中,“秃毫”一词往往带有惋惜或无奈的情绪色彩,暗示工具无法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影响创作效果。此外,在某些情境下,它也可能被用作一种比喻,形容某事已到“力不从心”的境地。
  3. 历史背景:自古以来,书写和绘画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笔”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其状态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因此,“秃毫”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概念,更反映了对技艺追求的一种精神。

造句

  1. 因为经常使用而笔锋磨损严重,这把毛笔已经成了“秃毫”,不得不尽快更换。
  2. 初学书法时,他常因把握不好用力程度导致毛笔过早变成“秃毫”。
  3. 虽然家传的那支古笔已然是“秃毫”,但父亲还是坚持要继续使用它来书写信件。
  4. 在一次艺术展览中,展出的作品由于作者使用的是一支久经磨损、几乎成为“秃毫”的毛笔而显得格外珍贵。
  5. 为了保证绘画效果,老师要求每位学生都需定期检查自己的毛笔状态,及时处理那些已经变成“秃毫”的工具。

分词解释

1 没有头发:秃顶。2 山无树木,树木无枝叶:~树。山是~的。3 鸟羽毛脱落,物体失去尖端:~鹫。~笔。~针。4 表示不圆满、不周全:文章的开头写得有点~。

háo

1 细长而尖的毛:~毛。~发(fà)。~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2 指毛笔:挥~。~素。3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二~。4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5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6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不费力。~无二致。7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