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卫声明的拼音、解释、组词

近卫声明的简介:

jìn wèi shēng míng
1938年,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诱降蒋介石、企图灭亡中国的三次声明。1938年1月16日,近卫发表声明称蒋介石如不接受议和条件,日本将“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另建“与日本提携之新政府”。11月3日,近卫发表第二次声明称:如国民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12月22日,近卫又发表第三次声明,提出所谓“中日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诱胁蒋接受条件。在全国人民抗战浪潮推动下,蒋不敢公开停止抗战。

  • AI解释

近卫声明》,又称为《近卫白书》,是指1945年8月20日日本大藏大臣近卫文麿发表的一份声明。这份声明是盟军在对日本进行空袭后,通过广播向日本国内民众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日本将接受美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要求(除了关于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涉及国家独立的条款),并且强调日本已经无法继续进行战争,呼吁国民团结一致,和平地迎接胜利的到来。

详细解释

  1. 背景:在二战结束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盟军持续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大规模轰炸。《近卫声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布的。
  2. 内容重点
  3. 宣布接受美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要求(除领土等核心问题)。
  4. 强调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和破坏,表明日本已无力继续维持军事行动。
  5. 影响:这份声明对日本国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日本民众的和平主义倾向,也为后来天皇发表《终战诏书》铺平了道路。

造句

  1. 近卫大臣于1945年8月20日发表了著名的《近卫声明》,宣告日本将无条件投降。
  2. 历史学者在研究《近卫声明》时发现,当时日本国内的民众对战争的看法开始发生了变化。
  3. 在《近卫声明》发布后不久,天皇发布了《终战诏书》,标志着日本正式宣布了投降。
  4. 近卫声明》不仅是日本官方对外发表的重要文件之一,也是历史学家研究二战结束过程时不可或缺的一环。
  5. 正是由于《近卫声明》的发表,盟军对日本本土的轰炸行动逐渐减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平民的生命威胁。

分词解释

jìn

1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2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3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4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5 浅显:言~旨远。

wèi

1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2 防护人员:警~。后~。3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6 姓。

shēng

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2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4 名誉:名~。5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