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邑制的简介:

yì zhì
1.古代邑里居民的组织制度。

  • AI解释

邑制》一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并不常见,可能是指关于“县”或“乡”的管理制度和体制。在中国古代,“邑”通常指的是城市或者较小的政治单位,而“邑制”则可能是对这种地方行政管理的具体规定、制度的统称。

解释

  • :指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可以是小城镇或是乡村地区。
  • 邑制:可理解为关于县域或乡级行政管理的体制、规则和方法。这里“制”指的是具体的规定、规则。

由于《邑制》不是专有名词或者正式的历史文献名称,在古籍中找不到明确解释,上述分析基于其字面意义进行推断,因此可能需要结合具体历史背景来理解其确切含义。

造句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加强地方管理,纷纷改革邑制
  2. 孔子提倡仁政教化,在他看来邑制应当以道德为基础。
  3. 汉武帝实施盐铁官营政策时,也调整了邑制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度替代旧有的邑制
  5. 唐朝初期,朝廷注重发展基层治理,改进了邑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这些句子是为了模拟古人讨论或实施邑制时可能会说的话。如果您有具体的文献背景或其他更准确的历史资料,可以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解释。

分词解释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