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搒的拼音、解释、组词
敲搒的简介:
qiāo bàng/péng
1.亦作"敲榜"。 2.笞打。 3.指刑杖。
1.亦作"敲榜"。 2.笞打。 3.指刑杖。
- AI解释
《敲搒》一词是古代汉语中较为专业的术语,特指在审讯过程中对被告施加压力的一种方法。"敲"在这里指的是用竹板或木片轻敲桌面的动作;"搒"则是一种刑具,类似于打板子的工具。整个过程是对被指控的人进行口头质询和施压,有时候伴随着轻微的身体接触(如敲打),以迫使其招供或者承认罪行。
详细解释
- 背景:古代中国在审讯过程中,有时会使用这种较为温和但带有威胁性的方法来获取口供。
- 过程:通常情况下,法官或审问者会在被告坐下(有的地区习惯让被告站立)的情况下,用轻敲桌面的方式对被告进行质询。轻敲桌面可能伴随着言语上的诘问或责备,以此施加精神压力。
- 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被告承认自己的罪行或过失,以期获得较为满意的供词。
造句示例
- 在明代的司法实践中,很多案子的审理都会采用敲搒的方式来进行。
- 鉴于敲搒可能对被告造成心理压力甚至身体上的不适,现代法律体系已经很少再使用这种方法了。
- 尽管敲搒是一种传统的审问手段,但在历史文献中仍能频繁地看到这种描述。
- 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司法文化,学者们会详细研究敲搒的具体操作方式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 在一些影视作品或是历史剧中,我们常能看到法官使用敲搒这样的手法来逼迫犯人承认自己的罪行。
请注意,“敲搒”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并且更多被用于描述历史场景。因此,在日常对话或写作中很少直接用到这个词。
分词解释
敲
qiāo
1 打,击:~打。~击。~诈。~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门砖。~骨吸髓。旁~侧击。